分析软文文案是怎么根据热点借势营销的
3 个回答
第一,要讲究的是时效性。热点话题在事件发生的最初阶段最具影响力,所以在事件发酵初期,就要先发制人,创造内容,全网发布,如此一来才能收获更高的曝光率。
第二,设计好标题。这里用“设计”二字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企业通过软文做推广时,标题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了文章的阅读量与曝光量,标题的设计要讲究关键词的提炼和布局。例如前段时间的张丹峰事件,可想而知,“张丹峰”和他的妻子“洪欣”必定是软文标题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词,当然“毕滢”二字也同样热度不减。
第三,内容要软,不要为了接入品牌/产品而强行接入,这时就要求文案小姐姐or小哥哥要找好品牌与热点的结合位置,大开脑洞来寻找可能联系的地方。要做到前后文内容衔接顺畅,让读者明知后文是你的套路、你的推广信息,仍然乐意读下去,做到这一步,你的软文使命就达到了。
一、热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节日或特殊的时间节点
2.具有社会影响或者是名人效应的事件
3.传播量较高的话题或热词
在过去的传统的媒体上很多的商家就是在蹭热点,比如说利用赛事、热点的新闻或者是节日啊,重大活动等等。只不过是互联网传播的特性,使得蹭热点有了一个更快捷的平台。
二、为什么要做借势营销?
低成本品牌露出:
人们常说内容获客,是最低成本获取精准目标用户的方式。借势传播,也算内容创作一种。
和烧钱模式粗犷营销相比,借势的成本就更低,适合于大小品牌,不限体量。
一段引发用户遐想文案的势,一张引发用户讨论谈吐海报的势,融合上好创意,都是最低成本营销。
获取用户注意力:
在信息过剩时代里,营销什么元素最重要?当属用户注意力。
而好的借势,就是顺风的风向,如果巧妙的关联自身产品,能一定程度夺取用户注意力。
一张好的海报,甚至一段好的文案,就能坐上热点的势,借得巧妙的话犹如用户头上当头一棒。
为病毒传播埋雷:
病毒传播,是个体系化的事儿,借势不单纯是内容关联上蹭一蹭。需从整体思考如何把用户变为传播者。
如:B=MAT触发用户行为模型。动力、能力、适当场景的触发,能更好促成行为发生。需思考借势里北极星指标K因子,也就是病毒系数衡量推荐效果。
K因子=发起邀请的用户数转化率。进一步拆解,也就算借势成功的必要因素有两个,扩大为“势”发声的用户基数,提高“势”的质量增加转化率。
三、疯传的借势营销有哪些特点?
满足“弱传播”理念:
舆竞天择,弱者生存。舆论是和现实世界相反,生活中强者,在舆论中,往往会被大家批到体无完肤。
在现实中,不能够一味逞强,有时候示弱反而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借势同样如此,自下而上的设计更能引起共鸣。
以教师节为例,和那种纯粹的某品牌祝您教师节快乐相比,“再耽误大家5分钟就放学”这种场景化的示弱传播,能让你想起曾经爱拖堂5分钟的某老师。
满足用户猎奇心理:
人,本性是一种好奇的生物,生活的单调乏味,让猎奇心愈发膨胀。
猎奇心让人们激发人的求知欲,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发现后便迫切分享。
通过一个嵌入一个热点,为了提高打开率标题拟定上吊足用户胃口,这是势。虽然,一定程度上不太可取,但是第一步达成,至少和用户建立起关系。
从用户出发而非自身:
用户想要看什么?用户在什么场景看你的借势内容?用户在看借势能容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绪状态?
这些是借势创作内容前先要想清楚,否则,单纯自嗨式蹭热点并不会引发传播。
同样拿教师节举例,在关联教师节热点的同时,你有想过以什么口吻去创作内容呢?单纯的面对老师的口吻,你有想过你的目标用户群里有多少老师会看呢?
与其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自我感动式祝福,不如换个口吻从目标和势点“老师“”关联去创作。
如:你的目标群体是妈妈群体,你可以从“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这个点出发,也许会引起妈妈群体一丝共鸣。
四、为何如今大多借势营销都如鸡肋?
借势营销,已经被分得足够细致,比如,这6种常见借势营销技巧。
热搜借势:
从搜排行榜挖掘可关联话题,比如“今日热榜”可查阅综合及垂直平台热搜Top榜。
日历借势:
固定时间线,一年24个节气,18个传统节日。有交叉,如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竞品借势:
还记得真功夫借势案例吗?最初开店选址原则之一就是肯德基开哪儿,它就选人家附近。
抱团借势:
以海尔、杜蕾斯微博出圈蓝V品牌号。调皮得不像一个品牌,甚者围绕一个热点互相加油添醋, 让势能融合加大传播效果。
多层借势:
还是以鼻祖杜蕾斯举例,2012年6月北京大雨,杜蕾斯套鞋引发用户二次、多次传播。用户不止于转发,甚者基于原来势能二次创作自传播。效果堪比河南大水鸿星尔克捐款发酵程度。
势上借势:
立秋年年有,借普通节气之势用户已逐渐麻木,不能动容。然而,2020年起秋后的第一杯奶茶,却在朋友圈风靡出圈,引发用户主动晒图。
技巧,终究是表面的堆积。咱得从本质上去思考,为什么要借势?
是为了保持用户注意力?是为了通过低成本获客?是为了达成某一个行为动作的转化?出发点不同,设计动作都大不相同。
但,最终一定都是可量化、可评估。如果,不能达到某种目的,就是自我沉醉,大忌。
五、当下时代,品牌如何做好借势营销?
思考为什么要做借势营销:
借势,只是打辅助,不是万用药。一个小品牌想通过借势白漂流量,经过千万次的验证是行不通的,就算短期内流量爆了,后期系统化留存没跟上,一样是昙花一现。
所以,品牌要分清主次,更不可能啥势都去借,一旦借歪会对自身有伤害性,效果适得其反。
从投产比角度思考值不值得做:
一次借势可能是一句文案,一张海报,一场活动,一次会议。不同的形式输出,对应人员要求不同。
作为传播把控者,你得想好1人借势,和5人借势,在时间投入和资源投入上值不值得,评估投产比合理完全可以调动一切人、财、物全力展开。
不仅仅是自媒体,现在的各类电商的平台,也会借助各大的节日,热点的话题,进行各种产品的疯狂的优惠促销活动,吸金等等。每个节日更是公众号的狂欢,从春节,情人节,三八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到中秋节,国庆节双11,双十二,元旦,即使不是节日的时间,也要创造一个节日,大家也会一拥而上,各式文案更是争奇斗艳,内容从知识点到品牌到营销到产品的发布。比线下的实际发布会热闹很多。
每当有热门事件的发生或者是到了特殊的时间的节点,这是网友们也早早有了心理的准备,见到关键词便会点开,说不定就能捡到点便宜。这就是人性贪欲的想法 。因为靠流量变现的自媒体运营者透露自己的经验,遇到了热点的事件,哪怕只比其他自媒体早发出十几二十分钟,就能完成一次10万+的传播,而如果晚了就可能错失良机。所以说抓住眼前当下的热点的事件,创作文案对最终的传播是非常有利的。
1.注意关键词的密度,出现频率过少不利于文案的推广,过多则会造成堆砌,影响阅读体验。究竟在多少范围内合适,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确定,总之,并不是越多越好。
2.关键词的热度和竞争度。通过搜索引擎可以知道词语的出现数量,数量越多热度越高,其搜索率和竞争度也相对越高,企业需要追求的是,在降低竞争度的同时提升搜索率,所以太冷门太热门的都需要慎重。
3.相关度。指的是搜索关键词后出现的页面内容是否与该词内涵相匹配,要保证其相关度,否则用户通过关键词进行页面却不愿点击阅读的现象。
4.关键词的进入。引入关键词越自然,代表是事件与品牌的融合度月高,一个自然展现关键词的技巧是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带出关键词。
最后,软文的发布不仅要注重平台,还需注意时间和频率。
3 个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