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文学读写 个性表达与类型化集聚并存

来源: 人民网 2020-07-02 14:18:58

 

在新媒体深度融入当下生活的今天,每每谈及它对文学和文化生活的影响,许多人总不免下意识地产生错觉——比如把新媒体从形态和功能上视作铁板一块的整体,进而也把我们面对新媒体的因应调适之道,设想成几个固定的招数。

这样的错觉,源于对新媒体发展来路的漠视或淡忘。梳理这一过程及其对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深入把握新媒体时代文学读写的状况,更切实地找准文学在当下生活中的定位。

个性表达与类型化集聚并存

新媒体介入文学读写,始于上世纪末互联网初兴之际,其典型表现是门户网站设立文化读书类的专题频道和BBS社区论坛,紧随其后问世的博客也开始大量承载文学内容。由此,文学读写开始向印刷纸媒之外的数字虚拟空间加速延伸,文学文本的写作者、阅读者和传播者之间的即时互动也更加便捷。直到今天,扩展存储、传播空间,提升多边互动体验,仍是新媒体与文学读写的连接不断深化的基本趋势。

1999年11月,汉语世界第一部网络小说实体书《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出版。当时几乎没有人能从这个看似偶然的事件中,料想到我们惯熟的文学生活样态和读写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997年至1998年,搜狐、网易、新浪三大中文门户网站及其BBS社区论坛相继创立,为文学作品和文学信息的传播与存储,开辟了一片前所未有的网络飞地。

这时,以互联网和数字化为基础的新媒体尚处于充分成熟之前的发育阶段,对文学的影响还停留在局部层次和量变阶段。但是,新媒体对传统文学生活空间升维扩容的第一重影响,就此落地显效,并持续强化。

2000年引入中国、2004年至2005年间实现多门户布局和本土化推广的博客,突破了纸质出版的制约,每一个写作者拥有了即时传播自己作品的便利。此后两三年,通过发布散文式的博客日志来展示个人文学爱好成为潮流。恰在这一时期,“榕树下”等早期网络文学门户网站,在技术架构和使用功能上全面超越个人主页和BBS,建立起网络文学门户网站的标准形态,并实现了第一轮的商业盈利和市场转化。

随后,原本集纳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作品,兼容精英和大众、高雅和通俗多种风格的网络文学门户网站,逐渐收缩范围,削减和排斥不利于凝聚高人气的文类,转向主推高度类型化的长篇通俗小说。这背后最直接的缘由在于网络文学网站所关联的作者和读者,在市场作用下,变身为依托量化生产和规模化服务的网站用户和行业客户。过多的文类、风格和相对高冷的个性表达,成了提升量化效能、扩大平台规模的障碍。博客兴起带来的个性化在线写作热潮,与网络文学门户网站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洪流就这样同步涌动、混杂并行,把“新媒体+文学”的进程导向纵深。

微书写冲击书面语修辞传统

网站开辟的文学读写飞地,一度被形容为“无远弗届”。博客确立起的个性话语空间,让人们感受到推崇个性的传统文学余韵;网络小说的产业化潮流和微博的新兴,又沿着不同方向,将差异化的文学读写模式,细分给了不同的垂直用户群。文学读写在远观仿佛无远弗届的网络空间里,随之呈现出阡陌纵横、村落星散的近距景观。

个性化的博客写作在短暂盛行之后猝然陷于低落,程式化的网络小说写作却一路行情高涨,支撑起气势冲天的一个新兴文化产业。从中我们发现,新媒体可以同步同等地给文学人口群落,施加分众和聚众两种作用。前者造成了博客写作态势的骤起骤落,后者促进了网络小说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反过来也可以说,同样的用户群,会到博客读写中去感受和凸显个性差异,也会到网络小说的读与写中去寻求认知公约数、构筑精神同温层。而这,正是新媒体带给传统文学生活方式的第二波冲击和第二种影响。

2006年在国外起步、2007年在国内启动运营的微博,起先一度被当作博客的缩微版,其基本功能也很像衍生自博客。但更加突出的人际互动特点、更加强化的社交密度与时效性,很快使微博甩掉博客,冲到了新媒体队列前端。

微博密织个人社交纽带,提高人际互动频率,不断延伸用户的信息感知和信息集散边界,最终把自己的功能推进到扩充用户生存体验、构建用户虚拟人格和虚拟主体意识的新高度。

伴随微博的流行,一种可以覆盖全天24小时和对应日常生活各层面的微书写和微话语方式蔓延开来,并且冲击了在博客里还能普遍存留的那种比较板正、比较贴近经典文学文本修辞的书面话语体例。这股风尚中,潜藏了当代城市社会的流行话语和流行修辞。一种针对积淀在经典文学文本中的书面话语和书面修辞传统的反抗冲动和消解企图,像某种集体无意识似的扩散到亿万微博用户的使用习惯中。为一条微博信息的发布和屏显设定字符和字数限制的技术性规范,就其近10年的影响来讲,也大有催生微书写和浅阅读习惯、抑制精致修辞和深度阅读传统的效果。

虚实世界间找寻文学坐标

2011年1月,微信的横空出世,代表了新媒体挺进中国社会生活腹地的崭新一步。两年间积聚活跃用户逾两亿,不到9年已达到月活跃用户超过11亿的惊人规模。微信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建立在以往新媒体形式的基础之上。从门户网站的社区论坛,到个性化和文艺范儿的博客,再到建构社交达人想象和网络化生存主体的微博,以至贯穿在新媒体过往发展历程各节点之间的个人主页、电子邮箱和QQ等站点或软件工具,到微信这里,几乎百川归海般地合为一体了。2013年3月,微信增设的朋友圈和支付功能,更进一步融通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边界,让每一个微信用户可以在现实和网络两界随时转换、互为奥援。

在微信助力下,互联网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自己在现实生活情境之外似乎拥有了一份虚拟生活。尽管这种感觉是依靠互联网数据流传递来的海量信息支撑起来的,但在实际的个人生存体验和身心感受中,虚拟生活的比重和虚拟主体的力量,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压倒了本该与之均衡对称的现实中的另一半。

对于包括小说、散文和诗歌等各种经典文学体裁在内的整个文学读写传统,以上情形都是一种尴尬的威胁。自古以来,文学乃至一切艺术样式,不也正是为了激发和营造一种虚拟情境中的第二重主体和第二重生活体验?新媒体时代全民全天候的双重角色交互变换、渗透、影响,实质上正与文学艺术带给一代代作者和读者的心理反应、思想感触和精神浸染同调共感,如出一辙。

无论是BBS、博客,还是微博、微信,都首先是社会公共媒介,而非专门的文学平台。不过,新媒体20年来的发展,既刷新了社会生活表象,也改变了社会心理构造。其间重要一环,就是对文学传统的不断吸收、消费和重构,文学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作帮助新媒体发生某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或添加剂。

在从印刷纸媒、视听音像向网络自媒体和智能融媒连番飞跃的20年中,新媒体不同阶段形态、不同平台功能的聚众和分众效应,层层叠加,错综交织;带动风向的同质化信息流时时涌动,急于认同、依附、归化某一群体的心态,也似乎正要湮没以往时代在文学读写中备受珍视的个性追求和个体价值。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这恰好是一个文学传统被急切召唤的时刻。在长时距的历史视野中,在社会精神肌理中,向来蓄积和萌动着最强劲的文学力量。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相关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 网络软文怎么写?这些写作基本常识一定要知晓

    网络软文怎么写?这些写作基本常识一定要知晓

    2022-10-27

  • 如何写网站推广软文?推荐5种写作技巧值得学习借鉴

    如何写网站推广软文?推荐5种写作技巧值得学习借鉴

    2022-10-27

  • 软文推广多少钱一篇?软文推广的费用通常多少?

    软文推广多少钱一篇?软文推广的费用通常多少?

    2022-10-26

  • 如何撰写媒体软文?撰写媒体软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撰写媒体软文?撰写媒体软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2022-10-26

  • 软文写作:如何在内容营销中提高用户竞争力?

    软文写作:如何在内容营销中提高用户竞争力?

    2022-10-25

用户登录

注册会员享受:超低价格发稿       忘记密码

发稿管家 版权所有  2009-2019 Allwww.fagao.net.cn  © Right Reserved

联系我们:562 6623@qq.com

粤ICP备18023326号-11 软文推广首选发稿管家新闻稿自助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