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碑营销经常出现的误区
1. 核心体验没做好,就发力邀请用户
在核心体验没做好的情况下,任何大量增长用户的动作都是不必的,甚至是有害的。
这阶段,核心体验没做好,留存率肯定很低,而且大量涌入用户只会带来更多负面的口碑,不利于后期的发力。
物质刺激是用来增进传播,而不是制造传播。
做物质刺激的时候,要确保产品本身是存在一定自然传播的,物资刺激只是加速放大了这个行为。
否则,在口碑不好的情况下,被邀请来的用户只可能是为物质奖励而来的用户,这并不会是这个阶段所需要的种子用户。
核心体验是否做好,一是看用户的口碑是否好,另一个就是看留存率,这是决定是否启动发力拉新的重要指标。
2. 核心价值的提炼模糊
你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解决了什么样的人群什么痛点?这是产品经理要想得很透的问题。
有些产品还未做大,就什么功能都有一点,而且都没有特别突出的功能,用户使用起来也很困惑,更难形成传播。
不是每个用户都是总结提炼的大师,他不知道如何表达产品的好处,也不容易推荐成功。所以提炼出公司产品的核心价值,既是方便新用户理解,也能方便老用户传播。
举个反例,有一家叫云来的公司,在我使用的体验来看,他们的核心是营销类H5制作服务,但他们在营销中着力打造了一个新词——场景应用,这真是一个非常难理解的词语,我即使听过他们CEO解释了几分钟也没太搞懂,对于他的客户不少还是传统企业老板,估计听完更是云里雾里。
到如今场景应用这个词还是没有被用户广泛认知,这家公司的产品主要是靠销售驱动的,如果早期的核心价值提炼更准确,一定会有更多用户的传播推荐,而不需要过分依赖公司养的一批销售人员天天推销。
如果实在要打造新概念的,要用能够帮助用户理解的比喻来帮助记住产品,像互联网词语中的一些概念,比如「风口上的猪」「资本寒冬」「小步快跑」「云备胎」,这种简洁明了一看就懂,不用费劲解释。
3. 用户理解与你不一致
还容易出现的一类问题是,你理解的产品和用户理解的产品会很不同。
你试着去问问用户:他们怎么理解你的产品?如果给朋友推荐,你会怎么介绍?
很可能会意外地发现,用户把你的产品当成了另外一个形态。
举个例子,朋友有一家公司宣称他们产品是社群营销解决方案,但我在看介绍、使用之后也只能觉得这只是个活动报名网站而已,在社群营销方面并没有什么真正解决痛点的功能,这不是定位出了问题,而是产品功能没能让用户感知到产品的定位。
他们在营销和传播中就会很吃力,不断地告知用户一种产品定位,而用户真实感知中又是另一种定位——这种差异的撕裂感,会使得用户和运营都很尴尬。
那怎么办呢?想清楚产品的准确定位是什么,并用解决需求的产品功能让用户能够清晰地感知到。
4. 没有操作方便的分享方式
A: 「你这个页面用户怎么分享啊?」
B: 「用户可以截图啊……」
A: 「呃……」
这主要是个意识问题,有不少应用都没在一些主要页面设置分享方式,入口也藏得很深,所以用户只能用截图分享。
截图不仅操作麻烦,且一些用户不太会截图,更重要的是分享出去看到的新用户,也不能方便地回流到产品里。
即使是个在微信里的H5页面,也要提示用户可以分享。
当然我们知道这个H5页面上的分享按钮,点了并不能直接触发微信分享,但至少可以弹出蒙板,告知用户点右上角可以分享。
有人也许会说,这不是还是多麻烦用户多操作了一步吗?不就可以直接分享吗?
是的,看起来多了一步,没有这个提示,还真有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个页面可以分享。
对于用户会覆盖到二三线的产品来说,这个分享按钮就更需要方便的操作了。
5. 忽视了被介绍端的体验
在设计分享链接的时候,经常忽视了被介绍端的体验。
(未完)以上就是软文发稿网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
相关关键词: 口碑营销 口碑营销经常出现的误区